歼8ⅡF战斗机转型 弥补我军空中进攻体系缺陷
歼8Ⅱ系列战斗机是我军的老装备,从84年首飞以来已经经历了20多个春秋。我军92年进口的苏-27SK战斗机长期保密,歼8Ⅱ就成了中国空军对外展示的当家花旦,频频出现在各种军事杂志上。
那时候一些航空业内的人为了鼓舞士气不得不夸大一下歼8Ⅱ的作战效能,结果一大群无知兼无耻的人跟着狂吹,硬生生把歼8Ⅱ捧到了压制F-22的地步,似乎其高空高速能力天下无敌了;沈飞的新机也没有公开正式的消息,反而是歼8Ⅱ的各种改型源源不断的出现,而且没有一个有对抗国外三代机的希望。这种情况下歼8Ⅱ就成了中国空军和航空系统不思进取的代表,军迷看见它就是怨声一片。
现在中国空军的装备已经是鸟枪换炮,各种三代机的装备数量已经超过500架,歼8Ⅱ系列不再担当主力空防任务。防空的问题解决后,空军更加注重战役进攻的问题,尤其是东南沿海针对台湾的空中进攻战役,但这时候我军装备结构方面的缺陷就暴露出来。
因 为过度专注于国土防空,空军装备有大量的防空战斗机,而空中进攻战役用的战斗轰炸机、侦察机、电子干扰机却非常缺乏;战斗轰炸机好歹还有歼轰-7A和苏- 30MKK可用,后两者的匮乏让我军从根本上就不具备打进攻战役的能力,这点是空军转型过程中所无法避免而又急需解决的困难。
这 里要说明一个空中侦察方面的问题,那就是E-8和全球鹰那种携带大型合成孔径雷达的大型侦察机虽然可以发现200千米外的物体,但他们没法确认发现的究竟 是目标还是诱饵,如果全部打击的话战前储备的弹药根本不够,时间上也来不及。这时候只能拍侦察机冲过去看一眼,用高分辨率的多光谱系统来进行目标确认,不 过距离就只有在20千米左右才能看清楚。
这时候空军就想到了歼8Ⅱ, 让它先临时客串战术侦察机。比如说带上光电制导吊舱从高空突入敌防空导弹拦截区,依靠高空高速优势压缩敌方防空导弹的有效拦截区,突入到距离目标2、30 千米的地方用制导吊舱进行识别,确认后将目标信息发给后方远程武器系统进行打击。如果用无人机,那么能及时飞跃台湾海峡的无人机价格不低,一次性使用太可 惜;三代机需要承担其他任务,歼7、强5生存性不足。
所以我们现在看见歼8ⅡF不要它就是性能落后,一种武器只要能适应军队作战体系的需要就是好东西,不能死盯着性能指标说事;歼8ⅡF的转型完全符合我军进攻战役的任务需要,那它就是我国空军需要的好装备。
推荐阅读3月18日其他文章
也可阅读其他文章>>>>>